<p id="xn3lv"></p>

<noframes id="xn3lv"><form id="xn3lv"><span id="xn3lv"></span></form>
<address id="xn3lv"><th id="xn3lv"><th id="xn3lv"></th></th></address>
<noframes id="xn3lv">

<address id="xn3lv"><form id="xn3lv"><listing id="xn3lv"></listing></form></address><address id="xn3lv"><nobr id="xn3lv"><th id="xn3lv"></th></nobr></address>

      <noframes id="xn3lv"><span id="xn3lv"><th id="xn3lv"></th></span>

      <noframes id="xn3lv">

      <form id="xn3lv"><nobr id="xn3lv"><meter id="xn3lv"></meter></nobr></form>

      勞務派遣“臨時工”迅猛增加,用工“雙軌制”

          目前,在中國的國有企業、機關和事業單位中有大量的“臨時工”,作為和“正式工”相對的一種勞動者,他們往往拿著偏低的工資,大多沒有升遷機會,從而不時引發社會矛盾。從下個月起,修訂后的《勞動合同法》開始實施,用工“雙軌制”將面臨重要變革節點。
        
          近年來,以勞務派遣為主的“臨時工”在中國各地迅猛增加。據中國總工會的一項調查,全國被派遣勞動者人數2011年達到約3700萬人,占到國內職工總數的13.1%。
        
          “在濟南一些單位派遣人員比例達到60%到80%,如一些加油站里的絕大多數員工都沒有正式編制。”濟南萬家盛世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萬忠說,其背后的重要原因是“國有性質單位編制受到嚴格限制”。
       
          長期研究人力資本的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侯風云認為,中國“體制內”和“體制外”之間的工資差距已造成明顯的收入分配差距,傳統的“僵化”用人管理機制還影響到市場活力,需要加快改革。
       
          “臨時工”泛濫現象引起中國管理層的重視,去年年底修改的《勞動合同法》,把勞務派遣這一用工形式明確界定為“臨時性、輔助性或替代性”,并明確指出“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;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”。
       
          中國前程無憂網首席人力資源專家馮麗娟說,企業使用勞務派遣的目的很簡單,就是降低用工成本。“新政”意在規避一些不合理用工現象,鼓勵企業走長期用工的路子,提倡公平合理的用工環境。

      相關文章

      18135680008

     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

      掃描二維碼 關注我們